在2009年我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确定为2010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某班同学围绕“调结构”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同学甲:展示图10(材料一)
注: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世界平均消费贡献率超过60%。
评论:2009年尽管我们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但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2010年,“调结构”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1)结合同学甲的材料,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调结构”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同学乙:展示资料(材料二)
中国居民“勤劳而不富裕”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近几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4年的10.39%提高到2008年的19.99%。从劳动者和企业角度看,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1996~2007年,我国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而大部分国家这一比重基本上都在60%以上。
评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调结构”的重中之重。
(2)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材料和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并说明应该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同学丙:展示材料(材料三)
目前,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美国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2009年仍不足4%。为此,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评论:调整产业结构,就要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振兴文化产业,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述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第七届北京文博会亮点纷呈:工美大师的燕京八绝、贵州的马尾绣等传统工艺品大放异彩;云报纸、数字社区、3D潮流等高科技文化产品大受欢迎;仿生机器鱼等大学生创新成果丰硕,创意人才勃兴;中国原创的文化产品成交量比上届增长143%; 50多个境外政府和专业代表团组赴会,交流、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合作。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探究文博会取得的成果对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有何启示。
近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分析图3所示的经济信息。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外向度高,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东部各地纷纷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受益于产业转移、政策倾斜等因素,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步伐加快,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结合材料,谈谈中西部地区应如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文化遗产热”方兴未艾,我们的文化保护意识与民族文化自觉在增强,同时,“文化遗产热”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问题1 |
某些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借创新之名破坏文化遗产的本来面目,损害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使人们无法看到其原有的风貌。 |
问题2 |
“原生态”被一些地方滥用。一些反映原生态的歌舞表演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出现了内容、方式的雷同。 |
问题3 |
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目前,剪纸、皮影等文化遗产正面临危机。 |
问题4 |
一些大型项目施工(如水利、工业)和城镇化建设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出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 |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问题,谈谈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秋去冬来、气温骤降,北京市政府提前为居民供暖。这一人性化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令北京市市民感到很温暖。这种“看天供暖”的举措,执行起来多了几分弹性,给人一种公共服务的“温度”。“看天供暖”,这个“天”不仅是老天爷,而更是老百姓。
阅读材料,说明北京市政府为什么实施“看天供暖”这一举措。
3D打印机是“万能万物”制造机。神奇的3D打印技术原理很简单。先是设计目标物,之后将设计的标准文件格式导出并传送给一台3D打印机,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至于想打印什么,就靠创意和想法。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汽车配件,打造航模,为用户定制助听器,复制建筑模型,制造人体组织、艺术品,用食材打印饼干等,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1)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汽车配件、打造航模等,有人说,这是意识的作用,你是如何认识的。(9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3D打印企业如何实现从生长期到成熟期的发展。并说明其发展的经济意义。
3D打印技术发明与应用是一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请谈谈科技创新的辩证法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