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三次重大抉择。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研究。
第一组同学研究“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过研究,大家形成了几点共识。
(1)作为小组发言人,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格式报告。
共识 |
《经济生活》知识 |
①必须重视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 |
依据: (请勿在此处答题) |
②发展生产是促进消费的根本途径 |
依据: (请勿在此处答题) |
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消费的 重要环节 |
依据: (请勿在此处答题) |
④政府在改革收入分配上要充分发挥 作用 |
必要性: (请勿在此处答题) |
⑤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是促进消费的 重要条件 |
措施: (请勿在此处答题) |
第二组同学研究“改变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对某乡的实地调查中,同学们发现该乡乡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准备与外来投资者签订协议,引进一个高污染、高能耗、低科技含量的项目,一旦项目落实,势必污染当地的空气和水源,严重威胁附近村民的健康,有关村民忧心忡忡。
(2)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帮助村民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三组同学研究“促进经济增长向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请你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下面两段资料对国家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启示。
材料一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接近代表总数的百分之十四。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至少都有一名代表。在西藏,世代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珞巴族,人口不足三千人,也拥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材料二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对口支援,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1994~2001年,15个对口支援省和中央各部委无偿援建西部地区716个项目,资金投入31、6亿元人民币,除中央政府投资外,“十五”时期,全国各地支援西藏建设项目71个,无偿投入资金10、62亿元人民币。
材料三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6年来,西部地区陆续新开工6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人民币。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基本原则内在联系的认识。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展开的。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以及人的解放的实现程度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水平。
(1)“三统一”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请问“三统一”指的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
(2)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应当如何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009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为公民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你认为在参与政治生活中,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火山爆发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常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冰岛火山灰导致的空中交通管制使航空工业面临困境,旅游、餐饮等其他行业也遭受牵连,并将对欧洲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据估算,这场飞来横祸给国际航空业造成的损失已超过“9·11”事件,甚至于造成部分欧洲航空公司破产和重组。
请运用《哲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谈谈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以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