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快,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人的下丘脑受损时除下列哪项外的生理过程均有可能受到影响()

A.内分泌活动的协调 B.体温恒定的维持
C.血液pH的相对稳定 D.无机盐平衡的维持

下图是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突触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都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估计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艾滋病已成为2l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生物学常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②艾滋病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③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精液等途径传染,而不可以通过唾液、乳汁等途径传染
④为了更好的预防艾滋病,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⑤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艾滋病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⑥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