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因之以饥馑(接着) |
| B.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地)比及三年(等到) |
|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 |
| D.舍瑟而作(起身)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
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 各种事实,也许可以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因为是“在1837年想到”, 还未得到各种事实的证实,对于问题的了解显得相当谨慎,所以用“也许”、“一些” 加以限制,很有分寸。) |
| B.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当 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作者的认识是在发展的,加点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 科学家严肃的科学态度。) |
| C.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至少是可能”说明了作者心 中尚未把握遗传变异的情况,遗传变异只在人类的选种、家养状况下才会出现。) |
| D.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混入”说明 |
出现错
误是不自觉的,一时未能发现,表明了作者对于科学的审慎态度。)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予分当引决 | 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 C.去今之墓而葬焉 | D.道中手自抄录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 C.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 D.来吾道夫先路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 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
|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 古体诗。 |
|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 映,并称“风骚”。 |
|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