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
| C.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 D.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2012年是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40周年,历任美日首脑访华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应是
日本首相访华 美国总统访华
| A.美、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 B.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中心 |
| C.美日发展离不开中国 |
| D.双方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州”的名称,下列对“州”的区划沿革表达正确的有
| A.“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唐代 |
| B.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各州仍能行使一定的国家主权 |
| C.有些州名源于传说中黄帝时代将全国划分的“九州” |
| D.新中国成立后“州”的行政区划仍然存在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 B.标志着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
| C.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 |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选项中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和1954年 |
| 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 C.分别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一亿五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
|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