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配制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
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倒入烧杯后,再用水洗量筒2-3次,洗液倒入烧杯中 |
C.称量11.7gNaCl配制0.2mol/LNaCl溶液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下列事实与原因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图片 |
![]() |
![]() |
![]() |
![]() |
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
吃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 |
通常在船身上装锌块 |
钢化玻璃常用于制造汽车或火车车窗 |
|
主要 |
减少铅污染 |
水果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
防止钢铁发生腐蚀 |
钢化玻璃强度大,且破碎后,碎块没有尖锐棱角 |
对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SO4 |
B.SO4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
C.1 mol CuSO4还原了![]() |
D.被还原的S和被氧化的S的质量比为7:3 |
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
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与1.0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
B.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0 |
C.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的CO(g),则平衡时CO物质的量分数为33.3% |
D.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的H2O(g),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66.7% |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
A |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加热褪色后品红溶液,溶液恢复红色 |
证明亚硫酸的不稳定性 |
B |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 |
证明常温下KSP(BaSO4)>KSP(BaCO3) |
C |
常温下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盐酸pH小于醋酸pH |
证明相同条件下,在水中HCl电离程度大于CH3COOH |
D |
将浓硫酸和碳混合加热,直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检验气体产物中CO2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