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属于不可知论 ③属于可知论 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尽管比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有进步和发展,但是也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 ( )
①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危险性估计不足
②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③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
④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不一样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假如甲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乙国在生产布方面有绝对优势,现在两国参与国际分工,甲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小麦,乙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布,在两国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同的情况下,两国发生对外贸易。根据斯密的观点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 )
| A.两国均可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 B.甲国获利,乙国亏本 |
| C.乙国获利,甲国亏本 | D.两国都不能获得利益 |
曹植七步诗的后两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能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曹丕也无须去“煎”他。丕、植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该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由此可知( )
| A.矛盾双方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
| B.矛盾双方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 |
| C.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
两位民警为抢救违规穿越铁路遇险的人而不幸牺牲,被救者却逃之夭夭,上述事实表明
|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
| C.价值观不同,人生选择就不同 |
| D.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
| C.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