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如图为处于三种生理状态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原生质层包括 几部分(填标号),可以看做一层 膜。
(2)若将细胞a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放入清水中,则细胞的变化是 ( )
A.a→b→c→b→a B. a→b→a→c
C.a→b→c D.a→c→b→a
(3)若将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O.5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放人清水中,则细胞的变化是 ( )
A.a→b→c→b→a B.a→b→a→c C.a→b→c D.a→c→b→a
(4)若将细胞a置于1 mol/L的KNO3溶液中,则细胞变化为上述答案中的A,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交换吸附
(5)图c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
(6)图中各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 > 。
(7)若图中a,b,c是处于三种不同浓度溶液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那么它们的外界溶液浓度依次为 > > 。
(8)若图中a,b,c是处于同一溶液的三种成熟植物细胞,那么它们的细胞液的浓度依次为 > > 。
某种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F2中出现了矮秆抗病(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
⑵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品种是组。
⑶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Ⅱ类,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可育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⑷假设A组杂交育种中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种。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
⑸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只需写实验步骤)。。
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右图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____的一部分,它主要在________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可以用右图方框中________数字表示一个基本单位。
左图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进行的主要场所是[⑥]__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
图中RNA的形成是与_______为模板形成的。密码子存在于______上
(4)若左图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 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______
A.166和55 | B.166和20 | C.333和111 | D.333和20 |
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和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__型细菌。
(2)过程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型细菌转化成_______型细菌。
(3)过程④表明,转化成的____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_____(有或无)毒性的_____型细菌。
(4)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Ⅱ-5的基因型为。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若要生产3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___________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
(4)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______________。
(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2分)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