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量。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次迁为中郎将次:依次 |
B.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属:通“嘱” |
C.常让他将让:责备 |
D.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相:辅佐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召上左右饮 | B.而绾称病不行 |
C.上以为廉 | D.而君不任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而绾称病不行 B ①文帝且崩时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C ①上赐之剑 D ①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②执其手而与之谋 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组是( )
① 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有功,常让他将
③ 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 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⑤⑥ | D.③④⑥ |
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醇厚谨慎。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孝景召请文帝左右近臣饮,卫绾借口生病推辞。 |
B.景帝即位后,一年多的时间没斥责过卫绾,卫绾却一天比一天谨慎。景帝曾想赐给卫绾一把剑,被卫绾回绝。卫绾不与人争功。景帝认为他廉洁忠诚,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后来又因为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 |
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来又代替桃侯舍做了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只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自从他开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 |
D.武帝即位后,丞相卫绾在景帝卧病时曾滥杀无辜而被免去了官职。 |
孟尝君①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②,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卷周纪周显王四十八年
注释:①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
②葑[fēng]:蔓青、芥菜、菘菜,菘菜即为白菜之类。菲:萝卜之类。葑和菲,两种食用的植物,因其根部有时味苦,常被人丢弃。后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当:担当。 |
B.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直:当值。 |
C.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输:交纳。 |
D.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疾:强烈。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孟尝君“能用谏”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曰:“善。”乃弗逐②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③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④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⑤谏而得听,臣二喜⑥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A.①②⑤ | B.②⑤⑥ | C.①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连劝孟尝君留人,侧重用人者应不放弃各种人才,因他们各有所长。 |
B.孟尝君出巡到了楚国时,楚王送给他一张象牙床。楚都的登徒官与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商量,把传家的宝剑送给公孙戍从而逃脱象牙床损坏而招致的无法赔偿结局。 |
C.文中第三段公孙戍向孟尝君进谏时的那些话,可以显示出公孙戍进谏时避免了正面冲突,集中火力迂回于孟尝君思维的薄弱环节,从而取得了进谏的成功。 |
D.孟尝君因公孙戍进谏成功而个人也能获利受到启发,张贴布告以示愿纳谏,司马光对孟尝君这种做法勉励有加,认为孟尝君有可取之处,他的着眼点是孟尝君“能用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
译文:
(2)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
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原文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克:![]() |
B.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假:借(道) |
C.逐北三十里北:逃跑的人 |
D.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绝:渡过,横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会倪以书抵孝庆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B.诸军乃可安行无虞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C.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D.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而母立于兹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毕再遇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
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④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⑥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③④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升到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借父亲的恩荫做的官,而后来又因武艺出众,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和气度。 |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赶快引兵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截击前来追赶的金军,杀敌众多,使金军溃败。然后火焚灵壁,安全撤离。 |
D.战事平息,宋金讲和,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可是南宋皇帝对他仍是极力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3分)
(2)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3分)
(3)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3分)
阅读文言文
韦珍字灵智,少有志操。高祖初,蛮首桓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自悬瓠①西入三百余里,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降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后,悉宜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至今行之。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乐陵镇将,赐爵霸城子。
萧道成司州民谢天盖自署司州刺史,规欲以州内附。事泄,为道成将崔慧景攻围。诏珍率在镇士马渡淮援接。时道成闻珍将至,遣将苟元宾据淮逆拒。珍乃分遣铁马,于上流潜渡,亲率步士与贼对接。旗鼓始交,甲骑奄至,腹背奋击,破之。珍乘胜驰进,又破慧景,拥降民七千余户内徙,表置城阳、刚陵、义阳三郡以处之。高祖诏珍移镇比阳,萧责②遣其雍州刺史陈显达率众来寇。城中将士咸欲出战,珍曰:“彼初至气锐,未可便挫,且共坚守,待其攻我疲弊,击之未晚。”于是凭城拒战,杀伤甚众。相持旬有二日,夜开城门掩击之,贼遂奔溃。
迁显武将军、郢州刺史,在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选自《魏书》卷四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悬瓠,地名。②萧责,萧道成部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桐柏山,穷淮源穷:走到尽头
D、以奉使称旨称:符合
C、规欲以州内附规:规定
D、表置城阳、刚陵、义阳三郡以处之表:表奏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珍乃晓告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于上流潜渡于今无会因 |
C.未可便挫,且共坚守 且在邦域之中矣 |
D.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为贼所杀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韦珍奉公爱民的一组是 ( )
①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
②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
③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
④规欲以州内附
⑤亲率步士与贼对接
⑥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A.①⑤⑥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珍在少数民族地区用朝廷恩泽感化安抚百姓,收服了许多蛮夷之地;还通过巧妙的说服,使少数民族革除了以活人祭祀的陋习。 |
B.韦珍一心为公,功绩卓著,朝廷奖赏他,他没有将朝廷的赏赐独自享用,而是全都分给了州内的孤寒贫穷者。 |
C.面对来犯之敌,韦珍并不急于出战,凭借城防与敌人相持,伺敌疲顿,趁夜掩杀。比阳一战,显示了韦珍的军事才能。 |
D.萧道成指使手下的谢天盖自封刺史,与朝廷对抗,韦珍亲率大军采取分兵合围的方法大败敌人,并将投降的七千余户全都内迁。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事泄,为道成将崔慧景攻围。
译文:
⑵彼初至气锐,来可便挫,且共坚守。
译文:
⑶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翁公平寇记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①,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命。”父老无不流涕。
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益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案堵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
(选自《潮阳县志》,有删改)
[注]①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公即勒兵戒严统率 | B.顾贼业已入城回头看 |
C.公辄手斩之以徇巡行示众 | D.贼乃蒲伏号泣求生痛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城中闻之大恐 |
B.咸奔依公所所击杀又数十人 |
C.因夹击之公因传令 |
D.适备倭而督兵行县鼓噪而入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乃夜缒城上②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③复进攻西南路④因北退保城隅
⑤从雉堞中掩击之⑥我兵犹殊死战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进入县城。 |
B.翁公独自骑马往见贼人,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 |
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 |
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于是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 |
断句和翻译。
⑴给文末一段文字用“/”符号断句。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
②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
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达深谢善会。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
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
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
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临清贼王安拥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善会袭安斩之。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
——选自《隋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遗憾 |
B.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提升,提拔 |
C.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抵触,不顺从 |
D.反为所败,婴城固守绕,围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 |
B.善会大业中为鄃令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 |
C.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 |
D.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 |
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会进计(于)达,达不能用 | B.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金称)不利 |
C.取善会之策,频与(金称)决战 | D.善会逆拒之,反为(建德)所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段达讨伐金称,善会进献计谋,未予采纳,段达失败。后来的战斗中,段达采纳了善会的谋略,大大地打败了金称。 |
B.那时崤山以东地区时局混乱,百姓纷从盗贼,官府势力微弱,很多郡县被盗贼攻陷。当时能够抵抗强盗的人,只有善会。 |
C.善会英勇善战,斩杀了金称,将金称的首级送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跟从杨义臣斩杀了士达,将士达的首级送到江都宫。 |
D.建德打败了善会后,因为部下的请求,想让善会存活下来,但又考虑到善会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还是杀害了善会。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杨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
②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