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溶液能溶解Al(OH)3,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Mg2+、Cl-、Na+、NO3- | B.K+、Na+、NO3-、HCO3- |
C.Na+、Ba2+、Cl-、NO3- | D.Fe3+、Na+、AlO2-、SO42- |
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起始浓度/(mol·L-1) |
反应后溶液的pH |
|
c(HA) |
c(KOH) |
||
① |
0.1 |
0.1 |
9 |
② |
x |
0.2 |
7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c(A—) > c(OH—) > 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 = c(K+) — c(A—) =mol/L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 + c(HA) > 0.1 mo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c(A—) > c(OH—) = c(H+)
为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在倡导“低碳”的同时,还需加强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T1℃时,将9molCO2和12molH2充入3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0,容器中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曲线I所示,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P1。改变某一条件重新进行上述反应,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曲线II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II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增大压强 |
B.T2℃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42,则T2>T1 |
C.在T1℃,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5 mol CO2、5 mol H2、5 mol CH3OH(g)和5 mol H2O(g),则达平衡前v(正)>v(逆) |
D.在T1℃,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5molCO2、6mol H2 ,平衡时容器内压强p=![]() |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
实验方案 |
![]() |
![]()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 |
![]() |
![]() |
实验 目的 |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
探究温度对平衡 2NO2 ![]() |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
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符合的是()
A.向含0.01mol KOH和0.01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 |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
C.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
D.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盐酸时有气体产生②若R的含氧酸的酸性大于Q的含氧酸的酸性,则非金属性R大于Q③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④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⑤液态氟化氢中存在氢键,所以其分子比氯化氢更稳定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相同的物质
A.①⑥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