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新”的主题,下列对该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
A.建立殖民地 | B.设立租界 | C.抢占租借地 | D.划分势力范围 |
史学家认为,“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西方传统史学家则称这段时期为“Lose High Qing”,即清朝伪鼎盛时期。以下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康乾时期中国经济完全没有发展与增长 |
B.康乾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增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C.康乾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已处于落后地位 |
D.康乾时期的“盛世”是封建社会“落日的辉煌” |
马克思在1862年指出:“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著名的历史学家苏双碧指出:“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和苏双碧
A.洞察中国人的劣根性 |
B.不了解中国情况 |
C.认识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起义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
D.准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特点,深知农民阶级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