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经审议表决,决定将福建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41—43题。福建遇音相传始于晋唐,公元10世纪中叶传入闽南。据考证,福建南音与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和元散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故而被誉为“立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古典音乐明珠。”这生动地证明了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 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C.不同民族文化兼收并蓄 | D.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
唐代琵琶普遍采用拔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且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会乐图一样。这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必须
A.关注其创新性 | B.突出其民族性 | C.保持其区域性 | D.重视其继承性 |
福建省的闽南地区是台湾民众的主要祖籍地,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具有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一曲南音,可以勾起台湾同胞浓浓的乡思和乡情”。说明了
A.中国文化始终促进社会的发展 |
B.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C.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
D.传统戏曲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近年来,“物联网”作为一门新技术和一项新兴产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传感器、芯片等方式实现物与物沟通的网络。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物联网”的逐步实现,使得城市生活的模式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材料告诉我们
①联系引起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②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③创造性思维就是要突破规律的制约,解决实际问题
④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我国的凤凰自行车厂,根据亚非拉各地的特点,研发出因地制宜的适销对路产品。如在非洲市场,当地主要用自行车承担运输任务,“凤凰”据此将承重能力从原先100公斤增至150公斤,可在山地中疾驶;在东南亚,当地人爱追求时尚,凤凰将自行车装上了车载收音机和艳丽的转向灯。经济学家指出,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循环经济则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从哲学角度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表明
①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报载,奥运期间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能准确掌握“老天爷”的脾气,其精细化程度甚至可以为某一个奥运场馆提供实时气象预报。这主要体现了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
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
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 |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的有
①福祸相因,相反相成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④提纲挈领,纲举目张⑤对症下药,因地制宜⑥举一反三
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⑧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⑤⑦ | C.②④⑥⑧ | D.②③④⑧ |
马克·吐温曾说“最崇尚的心愿就是发现、发现,年轻人应该不断创新和发现,没有比这个更令人兴奋的了”。下列关于“创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要敢于否定一切 |
B.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D.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是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