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l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决定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并由上海、广东、山东和深圳对口支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试探究“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政治意义。
材料一:今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超过38度,重庆、绍兴、杭州、南京等城市频发高温作业中暑致死事件。仅绍兴近30名中暑死亡人员中,就有一半多是由于高温作业引起的,而其中大部分又是工作和居住环境较差的外地民工。
材料二: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关于高温作业的制度不是一片空白,加快高温作业保障制度建设势在必行。除了制度空当,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劳动纠纷中,因为高温作业死亡的投诉非常少,即使出了这种问题也不寻求合法途径,私了现象非常严重,企业主几万块钱就可以打发了事。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2)劳动者怎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材料一:温州市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典型,以下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民营企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的必然趋势。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国际化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我国民营企业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国际化人才稀缺,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以及企业形象等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中的拦路虎。
(1)结合材料一,分析温州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2)结合材料二,谈谈民营企业如何顺利实现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材料一:哈尔滨“十一五”时期城乡生活消费支出柱形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材料三:2008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品出口量减少,“出口转内销”已成为外贸企业的重要销售策略。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角度谈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学意义。
材料一:2006年至2010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及海洋经济示意图:
材料二: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天时、地利、人和。全省海洋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和近海渔场均居全国首位;浙江涉海院校15家,直接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科技人员1.32万人;“十二五”期间,2000亿民间资本或将投入与海洋经济相关的行业;省政府将在温州、台州开展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
(1)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
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某校高二(2)班同学,围绕“国家财政”这个话题,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情境一有同学从网上了解到,2010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率达21.1%,已至76740亿元。按照财政收入年增目标一般定在8%的惯例来推算,2010年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已无悬疑。
情境二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拉弗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拉弗用来描绘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
(1)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拉弗曲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