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 B.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C.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 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
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穷理格物 |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 )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
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 D.要“存天理,灭人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