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小球A与一个白炽灯泡S紧靠在一起,小球在灯泡的右侧,小球可看做质点,灯泡可视为一点光源,P为一个竖直放置的屏幕,P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为L,今将小球以水平速V0向右抛出。
(1)试证明小球运动过程中(没有碰到屏幕)它在屏幕上的影子将沿屏幕向下做匀速运动。
(2)求影的运动速度。
⑴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若用波长为
(
)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
、
和
。
⑵如图,
、
、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
和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
、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
以初速
沿
、
的连线方向朝
运动,与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
与
、
分离。已知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
。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如图,一透明球体置于空气中,球半径R=10 cm,折射率n=.MN是一条通过球心O的直线,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AB与MN间距为5 cm,CD为出射光线.
(1)补全光路并求出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
(2)求CD与MN所成的角α.(需写出求解过程)
我国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这次汶川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地震波分三种:纵波(P波),速度vP=9.9 km/s;横波(S波),速度vS=4.5 km/s;面波(L波),速度vL=1.4 m/s,
(1)位于震源上方汶川附近的地震观测点N处有水平摆A与竖直摆B(如图16甲),地震发生时最先剧烈振动的是哪个摆?
(2)地震观测台T记录到的地震曲线假如如图16乙所示,则由图可知a、b、c三种波形各对应于哪种地震波?若在曲线图上测得P波与S波的时间差为5.80 s,则地震观测台T距震源Z多远?
(3)若地震P波沿直线传播到地震观测台T时,地表某标志物振动方向沿图丙中ZT方向,测得某时刻标志物的水平分位移x=24 mm,竖直分位移y=1.2 mm,由此估算震源深度.
如图为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沿+x方向连续传播,传播速度为2 m/s.
(1)求波上质点P的振动周期并画出从该时刻计时开始的振动图象.
(2)如图所示,在探究共振现象的实验中发现:当作用在装置上MN间的驱动力的频率与上述横波的频率相同时,MN间五个单摆中D摆恰好发生共振.现测得D摆摆线长l=99.6 cm.摆球的直径d=0.8 cm,求当地重力加速度g.(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1)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处于较高能级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被激发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色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多少eV?用这种光照射逸出功为4.54 eV的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eV?
(2)静止的Li核俘获一个速度v1=7.7×104 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两个新核.已知生成物中He的速度v2=2.0×104 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度方向相同.
①写出上述反应方程.
②求另一生成物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