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7某国家地图,回答问题22~ 23题。
大致以西经100°为界,该国东、西部地理
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东部以平原盆地为主,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
| B.地质作用东部以外力作用为主,西部以内力作用为主 |
| C.河流分布东部多大河水力资源丰富,西部河流短小水力资源贫乏 |
| D.降水类型东岸以锋面雨为主,西岸以地形雨为主 |
关于西海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处,地壳不稳定 |
| B.常年盛行西风,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 C.寒流流经沿海,不利于渔业生产 |
| D.山脉直逼海岸,人口城市稀少 |
下图(缺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
|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 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
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
|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
| 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
| 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未完全分解的有机残体(主要是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主要形成于沼泽地区。泥炭的发育,取决于沼泽植物的生长量和残体的分解量。现代沼泽地仍在积累着的泥炭,叫裸露泥炭,读我国裸露泥炭分布(图1)和某地不同类型植物分解率随时间变化(图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裸露泥炭的集中分布区,其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地方,导致泥炭积累多 |
|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物质生成多,晚上呼吸作用弱,有助泥炭形成 |
| C.地势较低,以致沼泽分布众多,形成泥炭最佳生成环境 |
| D.气温较低,残体分解量少,积累较多 |
泥炭具有多种用途,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某地准备某种植物进行泥炭生产试验。从总体上说,该地种植何种植物效益最好
| A.芦苇 | B.青苔草 | C.沿阶草 | D.牵牛花 |
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某一周的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周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月
| A.1月 | B.5月 | C.7月 | D.11月 |
在该周内,最有利于农产品品质提升的一天是
| A.星期一 | B.星期二 | C.星期四 | D.星期六 |
图为“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各题.
在O区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 )
| A.工业区 | B.住宅区 | C.中心商务区 | D.高科技区 |
上题中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
| A.交通便利 | B.地租较高 |
| C.人口密集 | D.科技发达 |
决定图中曲线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 A.建筑水平 | B.地租高低 |
| C.环境质量 | D.发展历史 |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米。据此回答各题.该资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
| A.资源 | B.科技发展水平 |
|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 D.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
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 B.科技发展水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
| D.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