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46年的政协会议,达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议 |
| B.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
| C.“文革”期间,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
|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政协工作得到恢复和改进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 A.①② | B.①②③ |
| C.①③ | D.②③ |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
|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
|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
|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
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 A.单一改革 | B.战争统一 |
| C.社会革命 | D.民族独立 |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
| C.青苗法、募役法 | D.免役法、更戍法 |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
| B.设立民众法庭 |
|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
| 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