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
D.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
B.亚父者,范增也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诏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
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
B.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
C.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
D.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 |
B.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 |
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
D.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他前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
(2)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日:“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日:“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日:“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 轨 率 兵 绝 瓠 芦 河 攻 大 镇 七 重 城 破之 进 爵 为 子 及 兄 子 授 上 柱 国 者 三 人 州 党 荣 之 号 所 居 为 乐 城 乡 三 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日:“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勣袭爵。
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 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阅读下面(一)、(二)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月余到乡,还家,乃访友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夫曰:“此灵虚殿也。”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须臾,宫中皆恸哭。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柳毅传》节选)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 B.阙秦以利晋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D.秦伯说,与郑人盟 |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妇始楚而谢。楚:凄楚 | B.致负诚托,又乖恳愿。乖:违背 |
C.语毕而宫门辟。辟:打开 | D.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 罹:离开 |
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B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C还家,乃访友于洞庭 D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或以尺书寄托使者,未卜将以为可乎?
(3)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编氓籍, 定赋税, 氓籍:户籍 |
B.上下帖然帖然:安定的样子 |
C.甄其贤者与共事共事:共同生活 |
D.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参赞:参与辅助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起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
C.黄福为官清廉,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
D.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侍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2)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