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无色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 A.Cu2+、Cl-、NO-2、Na+ | B.Na+、H+、I-、ClO- |
| C.Al3-、SO2-4、K+、NO-3 | D.Ca2+、HCO-3、Na+、OH- |
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NaOH的浓度为
| A.2mol/L | B.1.8mol/L | C.2.4 mol/L | D.3.6 mol/L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2+、Al3+、NO3-、S2- |
| B.存在较多Fe3+的溶液中:Na+、SCN-、CO32-、K+ |
|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NH4+、NO3- |
| D.常温下Kw/c(H+)=0.1 mol/L的溶液:K+、Na+、SiO32-、NO3- |
下列有关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也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B.淀粉、纤维素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米酒变酸是因为乙醇被氧化为乙酸 |
| D.苯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不能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上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
| B.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
| C.家庭用的“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 |
|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s)+H2O(g)
CO(g)+H2(g):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
甲 |
乙 |
丙 |
| 容积 |
0.5 L |
0.5 L |
V |
| 温度 |
T1 ℃ |
T2 ℃ |
T1 ℃ |
| 起始量 |
2 molC 1 molH2O |
1 molCO 1 molH2 |
4 molC 2 molH2O |
A.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 min的平均速率v(H2)=0.1 mol·L-1·min-1
B.丙容器的体积V>0.5L
C.当温度为T1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25
D.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4 mol,则T1< 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