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材料三: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1)结合材料一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三加以分析说明。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校以“中学生与政治生活”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

材料二:武村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村庄,农民人均年收入12000多元。但是,最近该村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时,出现了以下混乱的场面。

(1)材料一的调查结果传递了哪些政治信息?对正确参与政治生活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利。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我国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开启航天新时代;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目前有近2 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材料二:“蛟龙”号的诞生和启用实现了中国古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北京时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 062米。科研人员说:“我们要有冒险精神,但绝不当赌徒。”下潜至7 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认识。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上天入海”从未停下脚步的认识论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2月1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流主席主持了会议。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199号决议,决定就有关恐怖组织从事非法石油贸易、文物和武器走私、金融交易及利用互联网进行恐怖活动等加强制裁措施。刘结一说,中方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重视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从事恐怖活动问题,按照安理会有关决议的要求加强合作,综合施策,切断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发布恐怖暴力音频、传播极端思想,招募人员、筹集资金、煽动、策划和实施恐怖主义活动的渠道。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为什么呼吁国际社会联合打击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从事恐怖活动?(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是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大幅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一大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政策措施草案,第一时间在中国政府网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收到的意见建议少则几千条、多则几万条。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已基本形成制度,政府"问计于民"、"为民服务"之门越开越大。
根据《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有哪些?
(2)公众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