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材料二: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做出规定:(1)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2)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3)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4)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5)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6)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体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作为新时代的消费者,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 2004年8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再次鼓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首次正式、公开和明确地将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并声称要加强所谓“公民投票立法”,以备“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了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
材料二 2004年7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胡锦涛强调,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我们绝不会容忍“台湾独立”,绝不允许任何人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了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说明了什么?
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③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因此,有人说“一国两制”是联邦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某县中学一高三同学在2005年寒假开学交给老师布置的“三农”问题调查报告中写到:“我的家乡原来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由于乡村领导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了解群众愿望,解决群众困难,启发群众如何走向市场,并结合本村实际和外地客商联合搞起了‘网上农业’、‘订单农业’,成立了‘科学文化读书室’、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干群同心户’。农民眼界开了,与政府的距离近了,农户纷纷找到了致富路。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
(1)党中央为什么要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从哲学角度分析该中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总结出的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经验。
材料一:现行行政管理观念、体制、方式都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主要表现是: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大量存在,一方面,政府存在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另一方面,该政府管的事,却没有管住管好;权力与利益挂钩,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行政机关办事手续繁锁、效率低下。
材料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就是所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材料三: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快了与行政许可法“对接”的步伐:许多部门继续公布长长的清单,宣布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各地政府的领导们纷纷表态,要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管理”的管理模式,努力转变政府职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结合材料二,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
(3)结合材料三,谈谈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世界观越正确。因而也就越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理想信念。
有人认为,解决我国当前就业问题,应该是“政府安排就业、市场提供就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