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 B.民贵君轻 | C.天人感应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z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z |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下列对当时这一现
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革命”话语影响极为广泛 | B.国民的权利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
C.“革命”已带来根本性变化 | D.“政治革命”目标已彻底实现 |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才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
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