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4题。
| 年龄 |
0~14 |
岁15~59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 甲 |
人口数 |
2000 |
6500 |
1500 |
10000 |
| 死亡率(%) |
0.6 |
0.6 |
2.5 |
|
|
| 乙 |
人口数 |
3500 |
6000 |
500 |
10000 |
| 死亡率(%) |
0.8 |
0.7 |
2.2 |
0.81 |
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 B.0.675% | C.0.885% | D.0.95% |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
|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
|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
|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
|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
在陆域与水域的交界带,风从陆域吹向水域,称为离岸风。离岸风长期吹拂,沿岸往往会产生水温较低的上升补偿流。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题。
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 A.大洋中的深海沟 | B.板块消亡边界 |
| C.板块生长边界 | D.大洲大洋界线 |
此季节,图示洋流的影响是
| A.降温减湿,影响沿岸沙漠气候的形成 |
| B.此季节从西亚到中国的货轮航行速度减慢 |
| C.使该海域温度降低,不利于鱼类生长 |
| D.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散 |
2014年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为“土地是人类的未来,让土地免受气候危害”,旨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结合图,分体回答下题。
图中显示我国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 |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
|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 D.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 A.① ② | B.② ④ | C.③ ④ | D.② ③ |
图中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表现为南方少、北方多,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A.北方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 |
|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 D.北方大量开垦湿地 |
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下题。
图数码所示的河流中,绘制错误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图中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陡崖位于A地南方 | B.陡崖高差至少为20米 |
| C.陡崖处有瀑布景观 | D.陡崖由冰川侵蚀而成 |
下图所示的两幅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地形图中A点地形的是( )

| A.① ③ | B.② ③ | C.① ④ | D.② ④ |
图为世界四个地点位置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题。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位于高纬度 | B.乙位于热带 |
| C.丙位于东半球 | D.丁位于大西洋 |
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走最近航线,其飞行方向是
| A.从西南向东北 | B.从东南向西北 |
| C.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 D.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
所谓“对趾点”是指地球上过地心的一条直线与地面相交的两个点。关于乙地的对趾点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是所在大洲唯一人口过亿的国家 |
| B.该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牛肉出口国 |
| C.该国的铁矿资源丰富,上海宝钢从该国进口铁矿石 |
| D.该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多,南北最狭长的国家 |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 B.②圈层 | C.③圈层 | D.④圈层 |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
|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
| C.岩石圈包括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
|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