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唐初三省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着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2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务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3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训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了梦想,因为只有训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1)根据材料1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2 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3的主要观点?
(4)材料1和材料3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西汉经学家刘向曾说过: “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庶民地主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对静态的传统农业社会注入了活力,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明代社会消费风俗的变迁也正是明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伤风败俗的性质,体现着封建政治的腐朽性。文化消费的社会层次下移,市民阶层和村夫野老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力量。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材料二民国元年, 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 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 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12 至 1919 年间,民国政府又颁发了十余项服制,发人深省的是,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易服者注意:启 者民国共和告成 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民国易服, “拿来”洋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 “俗移”揭示出怎样的“世异”?
(2)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在服饰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民 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悯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竞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康有为生长广州,聚徒讲学二十年,其得志前后,广东学界颇受其影响,惟余素薄其为人与其学说。盖康居乡,为土豪劣绅之所为,热中奔竞,行不践言;治学则剽窃武断,只以大言欺人。”
——《胡汉民自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胡汉民如何看待康有为。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康有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在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360百科整理
材料二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散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
(2)中国政府为什么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张文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
材料二 施复亮提出:“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