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回答26~28题。
长江洪灾的形成                                                   (    )

A.完全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B.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
C.地形是最主要的因素 D.气候是最主要的因素

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一般要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    )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 
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流域降水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措施和防治长江中下游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措施分别是                          (    )

A.植树造林和加固长江大堤 B.植树造林和兴建三峡工程
C.修建水平梯田和加固长江大堤 D.加固长江大堤和植树造林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示观测时段内(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近年来,该地(  )

A.

种植结构复杂化

B.

复种指数提高

C.

田间管理精细化

D.

种田大户增多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产量

B.

减少水土流失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减少蒸发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打沟主要是为了(  )

A.

灌溉

B.

排水

C.

防虫害

D.

通风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

A.

风俗习惯改变

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