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14)
材料二: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小汽车里程材料三: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都选择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三个不同阶段反映了区域的过程,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3)图中两城市的工业区主要向____移动,主要原因是。
图13是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该工业发展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读“广东省产业转移和产业部门利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所在经济地带,与其他经济地带相比,其显著特点表现在:产业结构高,高,高,吸引外资能力强。
(2)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指向型→指向型→指向型转变。
(3)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因素是(选择填空)。其解决措施有,等。
A.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 B.劳动力不足 |
C.资源短缺,能源不足 | D.交通运输落后 |
读“我国南方某著名‘铜都’示意图”,该市地形以山地为主,风景秀丽,矿产资源丰富,铜矿露天开采条件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铜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和丰富,便利。
(2)该市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和。
(3)要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市的炼铜产业应向发展,同时,可充分利用区域内其他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业。
阅读我国流动人口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
|||
跨省 人口流动 地区构成 |
流出 |
流入 |
|
四川16.8% 安徽11.3% 湖南11.0% 江西8.6% 河南7.4% 湖北6.3% 其余38.6% |
广东36.7% 浙江9.0% 上海7.6% 江苏6.4% 北京6.6% 福建5.1% 其余28.6% |
||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
乡村 |
75.6% |
22.8% |
城市 |
24.4% |
77.2% |
材料二:根据2009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为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以为主;主要流向,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为主。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
(3)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地区的积极影响有:提供、促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