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一)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 ,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毅:残酷),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吕后大怒,乃使人复召赵王。孝惠亲迎灞上,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歃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有删改)
(二)吕后当高帝临危时,问萧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孝惠既立,政由母氏,其所用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无一非高帝注意安刘之人。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非如武后以嫌忌而杀太子弘、太子贤也。后所生,惟孝惠及鲁元公主,其他皆诸姬子。使孝惠而在,则方与孝惠图治计长久。观于高祖欲废太子时,后迫留侯画策,至跪谢周昌之廷诤,则其母子之间可知也。 (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微时妃也微:低贱,卑下 |
B.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赖:托靠 |
C.王陵让陈平、绛侯让:责备 |
D.至跪谢周昌之廷诤谢:道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惠帝“仁弱”和吕后“刚毅”的一组是( )
A.①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 ②长兄周吕侯死事。 |
B.①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 ,太子得毋废 ②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
C.①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 ②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
D.①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
②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点明了吕后的两个哥哥都在刘邦身边为将,“长兄”还为建立汉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吕后本人更辅佐高祖平定天下。 |
B.吕后为人“刚毅”,作风蛮横,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而且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手段。她把戚夫人制成“人彘”,连其亲生儿子都认为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 |
C.司马迁没有简单地对吕后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司马迁认为,吕后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刘邦死后的一段时期,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D.赵翼认为吕后的行为是保全其子孝惠帝。而高祖为了废掉太子,曾逼迫留侯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达到离间吕后母子亲密关系的目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①,贼酋张汉潮拥众至,乃罝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之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雒南东逸,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隶龙驹寨。
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及雒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勒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游击②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
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甫定,捐俸赈饥,旌死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属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也。”捕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③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以理喻,蔽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
【注】①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②游击:古代官名。③谳:审判定罪。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贼由雒南东逸逸:逃跑 |
B.方泌勒乡兵二万勒:率领 |
C.大吏属以兵属:归属 |
D.蔽罪如法蔽:判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罝药面中②是乃仁术也 |
B.①亲教之战②句读之不知 |
C.①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②王怒而疏屈平 |
D.①方泌一以理喻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盖方泌“治乱有方”的一组是
①乃罝药面中,诱贼劫食 ②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 ③贼错愕迎战,遂败④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⑤皆区画久远⑥捕十二人而变息
A.①④⑤ | B.①②⑥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庆三年,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 |
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杀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事。 |
C.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 |
D.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
(2)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
(3)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
(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父斡直,轻财重义,不干仕进。赡思为官清正,毫不容情。
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天历三年,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进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称善。诏预修《经世大典》,以论议不合求去,命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谕留之,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复传旨曰:“卿且暂还,行召卿矣。”
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封事十条。时奸臣变乱成宪,帝方虚已以听,赡思所言,皆一时群臣所不敢言者。侍御史赵承庆见之,叹曰:“御史言及此,天下福也。”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襄、汉流民,聚居宋之绍熙府故地,至数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往往劫囚徒,杀巡卒,赡思乃擒其魁,而释其党。复上言:“绍熙土饶利厚。流户日增,若以其人散还本籍,恐为边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诏即其地置绍熙宣抚司。
三年,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
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邻人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可释哉?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
赡思邃于经,皆究极之。家贫,馔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至正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
(选自《元史•赡思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除,免除 |
B.比弱冠比:等到 |
C.不干仕进干:追求 |
D.以市私恩市:买,谋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西域人多附焉风雨兴焉 |
B.聚居宋之绍熙府故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
C.若以其人散还本籍君既若见录 |
D.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赡思有“为政之才”的一组是()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
②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
③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封事十条
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
⑤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
⑥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赡思年少时,师从名师,遍读书籍,不但学到很多扎实有用的学问,而且能够把所学付诸实践,颇得乡邻的推崇器重。 |
B.赡思参加科举考试未果,他对此一笑了之。后来得到皇帝赏识而被任用,期间,他不攀附权贵,坚持己见,曾两次请辞回家。 |
C.赡思恪尽职守,敢于进谏,建议屡被采纳;他又不徇私情,惩治污吏;安抚流民,情法并举;请遣猾民,使其供纳赋役。 |
D.赡思历任司法部门的官职,曾力主将与邻人私通却又迟报丈夫被杀实情的宋娥依法判罪,其依法判案大多如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
(2)馔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毅传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侨居平阳,太守杜恕请为功曹,沙汰郡吏百余人,三魏称焉。
魏末,本郡察孝廉,辟司隶都官从事,京邑肃然。毅将弹河南尹,司隶不许,曰:“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投传而去。太常郑袤举博士,文帝辟为相国掾,辞疾,积年不就。时人谓毅忠于魏氏,而帝怒其顾望,将加重辟。毅惧,应命,转主簿。
武帝受禅。帝以毅忠蹇正直,使掌谏官。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司部守令望风投印绶者甚众,时人以毅方之诸葛丰、盖宽饶。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散骑常侍邹湛进曰:“世谈以陛下比汉文帝,人心犹不多同。昔冯唐答文帝,云不能用颇牧而文帝怒,今刘毅言犯顺而陛下欢。然以此相校,圣德乃过之矣。”帝曰:“我平天下而不封禅,卿初无言。今于小事,何见褒之甚?”湛曰:“臣闻猛兽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夫君臣有自然之尊卑,言语有自然之逆顺。向刘毅始言,臣等莫不变色。陛下发不世之诏,出思虑之表,臣之喜庆,不亦宜乎!”在职六年,迁尚书左仆射。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妻子有过,立加杖捶,其公正如此。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帝以毅清贫,赐钱三十万,日给米肉
后司徒举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于是青州自二品已上光禄勋石鉴等共奏。由是毅遂为州都,铨正人流,清浊区别,其所弹贬,自亲贵者始。太康六年卒。(选自《晋书·刘毅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厉:鼓励、 激励 |
B.而帝怒其顾望,将加重辟辟: 征召 |
C.卿以朕方汉何帝也?方:比 |
D.由是毅遂为州都,铨正人流,清浊区别铨:称量,权衡,考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方之桓灵,其已甚乎!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
B.昔冯唐答文帝,云不能用颇牧而文帝怒。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C.今于小事,何见褒之甚?。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D.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毅“峭直”的一组是( )
①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
② 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
③文帝辟为相国掾,辞疾,积年不就。
④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
⑤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⑥ 其所弹贬,自亲贵者始。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毅侨居平阳的时候,太守杜恕请他担任自己的属下,他选拔了郡吏一百多人,在三魏一带出了名。 |
B.皇太子入朝,吵吵闹闹地进入东掖门,刘毅认为这是对皇帝的不敬,制止并弹劾了他。 |
C.刘毅认为武帝似乎不如汉桓帝、汉灵帝,武帝则借此说明自己强于桓帝灵帝。而邹湛认为武帝超过了汉文帝。 武帝认为邹湛的话对自己是过分的夸奖,并不赞同。 |
D.后来司徒推举刘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却认为刘毅是皇帝赐予车马告老还乡,不应该拿零碎的事物来扰烦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投传而去。
(2)臣闻猛兽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3)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题。
节用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②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鲜祖③不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
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④。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民次⑤也。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⑥,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为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又与侵就(亻爰)橐⑦,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善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夫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
故子墨子⑧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选自《墨子·节用》,有删改)
【注】①“德”通“得”。②圉:防御。②鲜祖:鲜艳好看之意,④处家:结婚成家。⑤“次”,通“恣”。⑥践,通翦,意为减。⑦侵就亻爰橐:意为“侵掠俘虏”。⑧子墨子:尊称。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加温、夏加凊者凊:清凉、寒冷 |
B.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益:增加。 |
C.凡为衣裳之道道:途径方法 |
D.若纯三年而字字:生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其蚤与其晚相践②其可怪也欤
B①以通四方之利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且不然已②不出,火且尽
D.①凡为舟车之道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作者“节用”观点的一组是()
①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②凡为宫室加固者,鲜祖不加者去之 ③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 ④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 ⑤此不为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 ⑥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③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执政者要使自己的国家财富成倍增长,不能依靠对外掠夺,而应该通过在国内实行“节用”来实现。 |
B.墨子运用铺排手法,列举衣服、宫室、甲盾、舟车等事物,雄辩地表明了自己反对铺张奢华、提倡实用为本的观点。 |
C.墨子认为尽管实现人口倍增的难度大于财物倍增的难度,但依然可以实现,进而说明实现财物倍增的可能性。 |
D.墨子主张减免徭役,增加民财,同时要避免征战攻伐,使百姓不因劳累、饥饿和战争而死,意在凸显爱民和反战的主题。 |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1)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2)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
(3)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题。
游龙鸣山记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杳无穷极杳:深远 | B.履苍莽中履:鞋子 |
C.延坐后堂延:延请 | D.修篁干霄干:冲 |
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①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