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多次引用古代诗词或典故,说明一些问题,显示出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据此回答25—26题。在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总理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这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 B.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 |
C.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向前进 | D.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温家宝总理回答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问题时说:“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其中,“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①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②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③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④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新款中式服装于2014年3月23日出访荷兰,该服装在传统中山装样式的基础上加入西式礼服中的口袋巾元素,为庄重的外交场合带来时尚气息。这一服装设计说明文化创新要
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承袭传统,求异求新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法国画家米勒一生贫困潦倒,面对生活的艰辛,米勒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绝不忽视春天。他的画作深情饱满、充满希望,经久滋养着人们的心灵。这表明
A.生活的苦难是绘画艺术创造的源泉 | B.绘画艺术不需要如实反映生活 |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D.文化生活的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 |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欧美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从“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间谍威胁论”,到如今的“黑客威胁论”,不一而足。如果让你对“中国威胁论”这一说法进行反驳的话,你可以用到的观点是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管辖权是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下列事件中属于我国行使管辖权的是
①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②中国政府派海监船和渔政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③中国辽宁舰组建舰载机部队 ④中国驻乌克兰使馆提醒在乌公民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