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 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的推行 | 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D.《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按照这一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对1840—1911年间的重要事件评价较高的应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
A.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 B.全面改造了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
C.阻止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 D.建立起新型的政治经济制度 |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一次革命完成()
A.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 | B.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
C.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 | D.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