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③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④服饰改革顺应社会变革的步伐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根据上述记载可得出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主要原因是
A.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 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
C.智者学派的自身素质 | D.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
如图是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准确的是: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 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③反映理学的虚伪性与欺骗性④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书法美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下对两幅书法作品的鉴赏较贴切的是
A.图1是草书作品,“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
B.图1是行书作品,“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
C.图2是隶书作品,“笔意秀劲,韵致超逸” |
D.图2是楷书作品,“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
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①反①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清朝郑燮的《墨竹图》,画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彩陶画 | B.汉代帛画 | C.中国文人画 | D.风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