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10~11题。
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
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 B.略有提高 | C.没有变化 | D.略有下降 |
下列工厂区位选择合理的是
A.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 | B.林区建家具厂 |
C.麦产区建面粉厂 | D.科技发达地区建电视机装配厂 |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
B.由于自然条件各要素在为断的变化 |
C.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优良品种的培育 |
D.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许多农产品的产量 |
对交通运输线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经济发展 | B.历史条件 | C.民族分布状况 | D.自然环境 |
图7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7回答9—11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
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
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 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
③资源超常规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7—8题。“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 B.人口分布 |
C.城市分布 | D.交通线路 |
“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
B.改善西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