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
|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 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
|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 D.统治者“以民为本” |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 B.农商并重 | C.重商主义 | D.自由主义 |
《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地租沉重 |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 C.商品经济繁荣 | 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
.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