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材料三 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1945年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协定》解决“棘手的问题”的具体办法并概括罗斯福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目的。
材料四 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现在金融市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纪律约束。20国金融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秩
序。
——《新华网》
(4)根据材料四,概括特里谢希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当前世界各国面对金融危机,强调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录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摘自《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 。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回答: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结合史实分析14-17世纪欧洲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历史性转折?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一历史性转折?
试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分析新航路开辟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特征?
材料一:“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思格斯
材料二:(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是无限和统一的思想。他认为太阳只是人类所在星系有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是无限的,有无数象太阳系一样的星系,宇宙无中心,而处处都可以说是中心。1600年2 月,布鲁诺……临刑时他怒斥法官:“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恐惧。” 临刑时,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知道我的价值。”----引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根据教皇和最高的世界异端法庭各位枢机主教的命令,两个原理……太阳的静止和大地的运行……受到鉴定者的神学家的审查,即:“太阳是世界中心而且是静止的原理在哲学上是荒谬的、虚伪的,而且在形式异端的,因为它和圣经上所说的相矛盾。”
“大地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不是静止的,也不是昼夜地运行的原理,在哲学上也是荒谬和虚妄,在神学上至少是信仰的错误。”
-----引自《枢机主教对伽利略的判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白尼是怎样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提出挑战的?
(2) 材料二、三中布鲁诺和伽利略怎样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
(3) 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的学说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布鲁诺被火烧死,伽利略遭判刑这又说明了什么?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材料一: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二:托马斯·闵采尔说:“……直到现在,城市和乡村里贫苦的、平凡的人们,都处于与上帝的意旨和任何正义相违背的境地,承担着宗教贵族、世俗贵族和政府的沉重负担。……所以,基督联盟的纲领和计划是这样的:托庇上帝的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围内,毋须武装斗争和流血来获得自由。”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材料三: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该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担子。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有的贵族堡垒,所有修道院,都是欺骗和压迫的渊源,必须立刻摧毁。”
---《书简纲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神权应当是什么关系?这一主张会得到哪个阶层的支持?
(2)据材料二、三说明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材料二、三与材料一表达的相似观点是什么?
(3)据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