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月中国政府宣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止2005年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一倍;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这表明()
| A. | 中国已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 |
| B. | 中国外交战略重点转向了非洲 |
| C. |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交往以非洲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
| D. | 中国政府以平等互利原则处理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 |
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应该高度重视 ①价格信号的变化②经济手段的运用③税收政策的调整④供求关系的变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专家测算,农民工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达21%,但农民工群体收入占我国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农民工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比例偏低。这启示我们:
| A.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
| B.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 C.要提高居民收入在按劳分配中的比重 |
| D.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
2010年6月11日,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中粮联合华润、娃哈哈等100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在论坛上共同发表宣言,向社会郑重承诺:铭记荣辱义利,维护人民福祉。这要求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应该:
| A.承担社会责任,不应以营利为目的 | B.以市场为导向,努力调整经济结构 |
| C.坚持诚信经营,遵守法律和道德 | D.转变发展方式,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内对于是否存在“国进民退”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2010年1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表示,不赞成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立起来,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后形成混合经济。下面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 A.增加50单位 | B.减少50单位 | C.增加10单位 | D.减少10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