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 溶液,将l0 溶解在90 水中 |
B. | 欲制备 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 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
C. | 为鉴别 、 和 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 溶液至过量 |
D. | 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
某反应2AB(g) 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S应为()
A.△H<0, △S>0 | B.ΔH<0,△S<0 |
C.△H>0,△S>0 | D.△H>0,△S<0 |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⑤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④⑤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应先分别水浴加热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不是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 |
B.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持续加快 |
C.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会加快铁桥梁的腐蚀 |
D.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可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热水中 |
已知3.6g碳在6.4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共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
A.—Y kJ/mol | B.—(5X—0.5 Y) kJ/mol |
C.—(10X—Y ) kJ/mol | D.+(10X—Y ) kJ/mol |
已知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未达到化学平衡 |
C.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