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化二硫()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140℃与硫反应,即可得粗品。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化学性质 |
| 112.8 |
444.6 |
略 |
|
| -77 |
137 |
遇水生成、、; 300℃以上完全分解; |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1)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中的试剂分别是_、。
(4)仪器的名称分别是、,F的作用是。
(5)如果在加热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6)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为了提高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
Ⅰ.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
(1)测定绿矾样品含量的实验步骤:
A.称取5.7 g样品,溶解配成 250 mL溶液
B.量取25 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0.01 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为40 mL。
根据上述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 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较硫酸亚铁不易被氧气氧化,常用于代替硫酸亚铁。
(2) 为检验分解产物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硫酸亚铁铵至分解完全。
①A中固体充分加热较长时间后,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中BaCl2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3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观察到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C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完成下列问题。
(1)用 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制得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含有0.2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和E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
(1)装置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的现象可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性。
(4)装置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3 组实验,如图Ⅰ~III 所示。
(1)Ⅰ所示的实验,若固体质量相同且稀盐酸足量时,气球鼓起较小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II、III 所示的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与II 相比, III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III 比II 复杂
b.III 比II 安全
c.III 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II 不行
(3)若用III 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 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某科研小组探究工业废Cu粉(杂质可能含有SiO2、Al2O3、Fe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成并制备少量CuSO4·5H2O,实现废物综合利用。他们进行了两组实验,过程如下:
过程Ⅰ:
过程Ⅱ:
(1)废Cu粉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过程①③中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过程Ⅰ、II,计算该9.4g废Cu粉中,m(SiO2)=_________,m(Cu)=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