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 | 垄作法 | B. | 套作制 |
C. | 稻麦二熟制 | D. | 一年三熟制 |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 )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
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2009年奥巴马访华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
C.③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
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 )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
该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40~1944年是抗战时期,以抗日为重任,因而“民主”出现频率不高
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因而“民主”出现频率较高
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
④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