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据此回答6-7题。
| 年龄 |
0~14 |
15~60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 甲 |
人口数 |
2 000 |
6 500 |
1 500 |
10 000 |
| 死亡率(%) |
0.6 |
0.6 |
2.5 |
3.7 |
|
| 乙 |
人口数 |
3 500 |
6 000 |
500 |
10 000 |
| 死亡率(%) |
0.75 |
0.7 |
2.2 |
3.6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
①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50米,瀑布的落差为83.5米,据此完成问题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 A.280米 | B.360米 | C.380米 | D.480米 |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淡水湖分别是()
| A.羊卓雍湖、洞庭湖 | B.纳木错、鄱阳湖 |
| C.青海湖、鄱阳湖 | D.太湖、鄱阳湖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问题。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 B.气候条件较优越 |
|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 D.劳动力较充足 |
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 B.科技投入较大 |
|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劳动力价格较低 |
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
| A.加大科技投入 | B.扩大种植面积 |
| C.增加劳动力投入 | D.加大化肥使用量 |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问题。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
|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
|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
|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
|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
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
| B.围湖造田 |
|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
|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
南极中山站(
,
)时间(东五区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75°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问题。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 A.5时25分 | B.6时25分 | C.12时25分 | D.13时25分 |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 | B.1020千米 | C.1220千米 | D.142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