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越强。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读甲乙两地区某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及上海与浙江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系数比较表。回答24~ 25题。
上海与浙江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系数比较表
制造业部门 |
1990年 |
2003年 |
||
上海市 |
浙江省 |
上海市 |
浙江省 |
|
烟草 |
3. 57 |
-1.03 |
5. 95 |
5. 38 |
家具 |
3. 11 |
7. 84 |
5. 72 |
11.9 |
皮革 |
6. 31 |
6. 17 |
2. 59 |
24. 28 |
文体用品 |
25. 51 |
3. 54 |
9. 72 |
15. 67 |
普通机械 |
9. 36 |
1. 76 |
10.99 |
14. 86 |
电子通讯 |
11. 54 |
0. 72 |
10. 89 |
4.1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在T1时开始输出该产品 |
B.在T2时,甲地区开始向乙地区转移该产业 |
C.甲地区在T1和乙地区在T3该产业的输出额是相同的 |
D.T3到T4期间,该产业可能向其他地区转移 |
根据表格,关于l990年- 2003年期间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海的家具企业规模一直小于浙江 |
B.皮革和文体用品可能存在从上海向浙江产业转移的趋势 |
C.浙江省一直输出表中制造业的产品 |
D.上海的产业均有向浙江转移的趋势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河流流量最多时,所处季节为:
A.早春 | B.初冬 | C.夏末秋初 | D.春末夏初 |
A比B处降水多的原因是:
A.纬度高,距北冰洋较近 | B.大西洋、北冰洋水汽可从西北边缘进入 |
C.夏季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 | D.夏季高温,对流雨较多 |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A.柏林 | B.伦敦 | C.旧金山 | D.彼得堡 |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有污染的工业 |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
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判断分析完成下列各题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在a、 d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科技水平 | D.原材料 |
在阶段Ⅱ,影响跨国公司在b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科技水平 | D.零部件 |
下列有关电子地图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子地图能储存有关道路的基本信息,方便人们选择最佳路径 |
B.利用电子地图可动态监控工矿企业的排污状况 |
C.装有语音识别系统的电子地图可为盲人引路 |
D.电子地图不能附加多种智能化服务功能 |
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
A.消费市场 | B.原料产地 | C.动力地 | D.高等院校 |
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 B.主导产业是生产复合肥 |
C.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 D.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梯级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