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B.世袭制度确立 |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立 |
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 B.土地兼并严重 |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