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3月份的一天,我国某中学学生测定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基本方法是:在学校操场用一根竹竿垂直插在地面上,并在地面绘一圆,当竹竿影端落在圆周上时,做两个标记,并记录下时间,如图5所示(O为竹竿的位置,P、Q是竿影在圆周上的两个影端,其中一个影端为北京时间12:20,另一个影端为北京时间15:40)。读图完成。

这一天,竿影最短时竿影长约为竿长的五分之四。
  关于学校所在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信的是             

A.年内有太阳直射现象
B.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C.地形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D.冬寒夏热,降水稀少

关于P、Q的分析,正确的是

A.P对应的时间是12:20 B.Q对应的时间,拉萨太阳高度在增大
C.⌒ (劣弧,与相对应)为600
D.Q对应的时间为学校所在地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3个月后学校所在地区

A.小麦开始播种 B.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C.牧民开始在山上放牧 D.油菜花竞相开放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是明亮的,现代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如果前一天的昏影还没有结束,而后一天的晨光已经开始,那么整个晚上天空都不黑,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研究发现白夜出现的纬度与理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在经线圈上相差18度圆心角。假如北半球冬至日的白昼、黑夜和晨昏蒙影的分配近似图,则北极点的夜空中出现晨昏蒙影的时间约在

A.90天后 B.45天后 C.22天后 D.10天后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耕作的粮食产量增减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全球温度上升3℃后,靠雨水耕作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是

A.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保障没有减产
B.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全球温度上升3℃后,除了对粮食生产带来影响外

A.总体上还会使全球自然灾害得到缓和 B.物种因降水的增多变得更加丰富
C.还会改变全球水热资源的空间配置 D.太平洋中的小岛将被完全淹没

图1与图2反映了本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百帕),图中M城(海拔44米)和Q城(海拔199米)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26.6℃、2100 mm和27.2℃、765 mm。完成下列各题。

图3中最能反映M城与Q城气候特征的一组图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造成M城与Q城气候异同的主要原因是

A.所在的纬度位置,是决定两地年温差均较小的主因
B.赤道无风带的移动,是决定两地年平均温度差异的主因
C.距海远近,是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因
D.海拔差异,是造成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因

图为“某岛屿示意图”,该岛约有266万人口,主峰蓝山峰海拔2256米。完成下列各题。

该岛的人口密度约为

A.720人/平方千米 B.650人/平方千米
C.510人/平方千米 D.240人/平方千米

下列有关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城市都沿海岸和交通线分布 B.东部地区河短流急
C.常绿硬叶林遍布中部地区 D.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图1是我国T城市某一区域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2是该区域某地铁站不同时段客流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中乙地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交通便捷,出行方便
C.附近有当地知名学校 D.地势平坦,工厂集聚

图2所示的地铁站最可能是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