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指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当时司徒雷登对华的实际立场是: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 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 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
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美苏两个大国的插手干涉 | B.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 |
C.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 D.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广大企业来说,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这里所说的“机遇”主要是指中国的企业( )
A.获得了与国际公司直接竞争的机会 |
B.将更多地履行多边贸易体制的义务 |
C.有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 |
D.可以走出国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是因为( )
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 |
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 |
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 |
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