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6.①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②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阕“寂寞”四个句子,含蓄的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唐多令”是这首词的           ,词中“乌衣日又斜”“燕入谁家”使用的手法是        
④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宋]方 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②夜娖③银胡簶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①锦襜:锦衣战服。②燕兵:金兵。也指金国占领区暂时归附的签军。③娖:整理的意思。④胡簶:装箭的箭袋。⑤金仆姑:古代山东鲁国的箭名,见于《左传》。
(1)陆游《小园》诗曰:“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辛词中也有类似的句子,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2)试鉴赏本词所运用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诗歌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该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____修辞方法?
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是“愁”,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在“愁“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