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这就决定了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如: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在全面评价分析李鸿章时,以下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长篇历史小说、电视连续剧中的相关内容 | B.李鸿章后人编的家谱 |
| C.专家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
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礼乐制度 |
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
|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 A.废分封,置郡县 |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
| C.废丞相,设内阁 | D.确立三省六部制 |
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生—礼部 |
| B.中书省—门下生—尚书省—礼部 |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