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这就决定了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如: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在全面评价分析李鸿章时,以下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电视连续剧中的相关内容 B.李鸿章后人编的家谱
C.专家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文中的“选拔制”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B.规范了内阁机构的运作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针对的是

A.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 B.汉初社会经济凋敝
C.节度使权力过重 D.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定“皇帝”名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嬴政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为自己歌功颂德 B.确立皇帝独尊地位
C.整顿社会秩序,规范称谓 D.恢复周代的礼制

《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反映出的深层政治含义是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