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理雅各的观点是

A.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
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
C.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D.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立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