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赞颂的人物可能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老子 |
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的矛盾。回答12~15题。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的联合组织。”其最终目的是:
A.争当海上霸主 | B.争夺贸易霸权 | C.建立国际联盟 | D.攫取世界霸权 |
下列条约使日本地位受到削弱的有:
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四国条约》 ④《五国条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A.缓和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 B.消除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
C.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 D.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
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据此回答8~11题。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A.维也纳体系 | B.华盛顿体系 | C.凡尔赛体系 | D.雅尔塔体系 |
关于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正确的评述是
①这只是暂时的和平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
③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非洲的统治新秩序④国联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②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③会议暂时协调矛盾,又埋下了隐患④两会均损害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③④ |
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表现在
①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②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
③美国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④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在一个小农占主体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据此回答4~7题。 苏联的工业化总产值跃居欧
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时 | B.“二五”计划完成时 |
C.卫国战争前夕 | D.新经济政策取消时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
A.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B.新经济政策实施 |
C.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开展农业集体化方针 |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1935年一1938年间,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表现
②从1928年起,苏联完整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③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二位,世界第三位
④20世纪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 B.优先发展轻工业 |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 D.到1937年基本实现 |
第一次世界大战孕育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据此回答1~3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首先发生革命的条件不包括
A.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 B.无产阶级政党日益成熟 |
C.无产阶级有革命的同盟军 | D.沙皇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其表现在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权力 |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哪一项决定更具策略性?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
C.没收地主土地,无![]() |
D.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改变法国经济的前工业化的性质,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小农所有制,滋生了单干主义的价值观念,给法国工业化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
A.作者对法国大革命持否定态度 |
B.法国大革命是阻碍法国工业化的根本因素 |
C.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导致了小农经济的滋长 |
D.法国大革命时期不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