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影像(右图)
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
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1)黄土高原位于乌鞘岭以东, 以西, 以南,秦岭以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为了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国土整治,人们往往依靠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材料一资料的获得,往往采用 技术,材料二资料的获得,则主要利用 技术。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 B.使侵蚀增加 | C.使含沙量减少 | D.使径流量增加 |
(4)黄土高原就其成因而言是 沉积作用,今天其千沟万壑地表景观的形成是 侵蚀作用的结果,就其人为原因主要是 破坏严重。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层,B代表_______层。
(2)A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
(3)B层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原因是该层大气以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原因是该层的________ _ _。
(4)C层中的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天气最复杂的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划分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和。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此时北京地区正午人影最 。
(2)下表是北京地区连续三天日出日落时间。读表可推断这三天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向 (方向)移动。其间北极圈以北地区极夜范围 。(扩大、缩小)
日期 |
Ⅰ |
Ⅱ |
Ⅲ |
日出时间 |
7:05 |
7:07 |
7:08 |
日落时间 |
16:55 |
16:54 |
16:53 |
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
(1)当太阳直射点在b位置时,赤道上昼夜长短状况是;
(南、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是在。
(2)当太阳直射点由d向a移动时,(南、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南、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3)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远)日点附近。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此图表示的是 月 日前后的光照情况。(1分)
(2)此时A点是 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2分)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1分)
(4)图中ED线表示晨昏线中的 线。(1分)
(5)B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D点的夜长是 小时。(2分)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共6分)
(1)填出图中字母A、C、所代表的地球圈层的名称:A,C。
(2)填出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E为界面,F为界面。
(3)填出图中①所代表的地震波名称:①。
(4)F界面以下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