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当确立哪些具有长远意义指导方针呢?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级,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第二,必须坚持改革……在初级阶段……改革成为更迫切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第三,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落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尤其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中国当代史》
材料四: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小修小补;加上他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一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
(2) 与材料四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世界历史上,三位杰出领导人的重大举措: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三个大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效显著。据此请回答:
(1)这三大举措出台的背景怎样?相同点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2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3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4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5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引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1)依据材料1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材料2理解新政实质。
(3)材料3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4)材料1和材料4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5)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化)。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
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政治上:
经济上:
(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生产方式:
政治变革:
国际格局:
(3)垄断组织产生的条件和实质是什么?二战后垄断又有何新的发展?
(4)(以下3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说明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5)人们常说,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前期,虽然法国一跃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但是它的经济没有因此超越英国,而英国却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请概述造成这一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终结,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新形势下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这新旧格局交替之际,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