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均控制在适中范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 |
B.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乙图来说明 |
C.预计丙图Q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上升趋势 |
D.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适当调节环境温度 |
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
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3H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
A.前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
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检测到放射性 |
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
D.两者均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
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 5种
⑥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⑦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4种
A.1个B.2个 C.3个D.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