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宋统治黑暗腐朽 ②财政危机的困扰 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④阶级矛盾的突出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
|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
|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
|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
|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
|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四川民主人士张澜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所说的“人民大宪章”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
经济学家诺思认为:“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 A.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由市场调节,无需政府干预 |
| B.政府减少限制性规章制度以提高企业积极性 |
| C.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或抑制消费 |
| D.创新思想和技术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 |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B.扩大进出口数额 |
| 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 D.推行贸易自由化 |